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

广东省预拌混凝土行业协会2010年工作总结

广东省预拌混凝土行业协会2010年协会工作总结

 

韶光易逝、流年似水。2010年已走过,新的一年已步入,值此,回顾过去一年协会工作走过的历程,总结得与失,将镜鉴和鞭策新的一年协会工作的开展。2010年是协会由蹒跚学步走向成长的一年,是百事待举走向正轨的一年。一年来,协会秉承服务政府、服务企业的宗旨,在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协会理事会领导下,各会员单位积极支持、配合,协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开拓进取,工作局面逐步开创,年初会长办公会议所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基本实现,并取得一定成效。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功举办了南方技术交流会和装备技术展示会,树立了协会的形象,提升了协会影响力。

中国混凝土南方地区技术交流会是全国行业颇具影响的区域活动,此前在兄弟省(区)已举办七次。我会成立时间短,在全国行业中未树立地位,在社会中也未有影响力,秘书处考虑借助这一大型的行业性活动的平台是一次提升协会宣传和影响力的极好机会,同时也对协会策划、组织、协调大型活动综合能力的考察。为此,2009年协会争取了承办第八次技术交流会的任务。协会秘书处把“办好技交会、做好东道主”作为年度重要工作,周密安排、精心策划、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在行业上下做了广泛宣传,在规模形式上大胆创新,一改以往单纯学术性交流形式,赋予技交会新的内涵。本次技交会既有学术交流又有行业专题报告,同时又有新技术、新装备的展示,实现了行业与社会、生产与服务、科研与应用、装备与使用单位的有机对接,搭建了行业更为宽阔交流、协作平台。在广州、深圳行业协会通力协作下,2010年8月25-27日“中国混凝土南方地区技术交流会暨2010’广州预拌混凝土、干混砂浆装备、技术展示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南方九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行业组团参会;行业服务机构、装备技术展示单位30多家,室内展位35个占地近2000平方,室外展场5500平方,展示出行业最新技术成果和装备;大会设立主会场和两个分会场;省行业相关部门领导、国内业界知名人士、亚洲行业协会嘉宾和各地代表共400多人参会。大会征集专业论文115篇,合计43万字汇编出版《论文集》,同时大会还对论文进行评比,共评出优秀论文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8篇,分别给获奖论文作者颁发了证书和奖品。本次活动,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影响面较广、评价较高,在全国同行中大大提高了影响力。

二、首部地方行业标准颁布,推动了行业标准化建设和技术进步。

(一)为规范我省混凝土企业质量管理行为,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促进我省行业标准化建设和技术进步,协会普一成立,针对本省具体情况,着手制订行业地方标准,2008年底向省行业主管部门—省住建厅申报编制广东省地方标准《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技术规程》,省住建厅极为重视,于2009年2月26日以建科函[2009]41号下达了编制任务书。兹后,协会牵头组织参编单位和业内专家学者通过广泛调研、资料收集汇总基础上编写《规程》,初稿拟成后,在行业反复四遍广泛征求意见和修订文稿,09年5月12日在广州举行参编单位内审会,又进行一次逐章节、字句的修订。7月份正式向省住建厅呈送审稿,省住建厅持慎重态度,在省厅机关各业务处室进一步征求意见后于2010年4月30日在广州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根据专家意见,《规程》进一步修订完善,5月15日协会正式呈送报批稿。省住建厅于2010年7月21日以粤建公告[2010]39号正式批准《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技术规程》为广东省地方标准,编号为dbj/t15-74-2010,并公告从2011年1月1日起实施。同时取得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建标标备[2010]114号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备案,备案号为j11666-2010。广东省行业性地方标准《规程》是我省行业制订的首部标准,开创了行业历史先河,在《规程》编制过程中,各市行业协会和部分骨干企业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资料采集、文稿修订、人力物力支持工作,更得助于协会专家组各成员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帮助协会完成历史首举。

(二)为把《规程》真正落实到实处,发挥应有的作用,省协会与省建设科学技术标准化协会联合,于2010年9月20日在广州召开《规程》宣贯大会,省住建厅领导出席了会议并讲话,强调了《规程》宣贯实施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规程》颁布实施,协会为行业做了件实事,也为今后进一步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和科技进步工作积累了经验。

三、开展行业调研,把握了行业现状,找出了问题和症结,为政府提供决策建议。

广东预拌混凝土产业经过近30年发展,颇具规模、自成体系,有许多值得自豪的地方,更有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和矛盾。尤其近几年,随着产业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的延伸,有些问题和矛盾更为显现,大有影响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之虞。作为行业协会,应为行业想所想、忧所忧。协会成立初期,曾作过一次函调,未能真正把握行业实情,年初协会下决心安排人力物力进行深层次调研。在省散装水泥管理办公室组织下,协会会同广州、深圳两市协会从5月至8月进行大范围行业调研工作,调研区域涉及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和粤东、西欠发达地区;走访了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江门、河源、梅州、清远等9个市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前后考察了20多个不同类型、有代表性搅拌站;举行各种座谈会20场,座谈人次230多人;抽样调查问卷近200份;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并在业内征求意见,编写出了《广东省预拌混凝土行业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以较真实的数据、图表首次反映了行业现状。《调研报告》分四章,概括了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存在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尤值一提的是《调研报告》中存在问题章节中,找出了行业共性的、突出的问题和症结,围绕解决这些问题,在措施和建议中从有利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角度加以阐述,向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调研报告》已于11月结稿,已于12月分别呈送省政府、省住建厅有关领导和处室。《调研报告》的完成倾注了协会对行业发展的关注和热心,也反映了行业各企业的心声,希望引起政府对行业的重视,在政策制订时有所体现。起码一点,通过调研,基本模清了行业现状,让自己明白,也让社会认识。

四、建立了区域协会“联谊会”制度,加强了行业信息交流和协作。

年初会长办公会议上,卢宝永副会长倡议为加强各区域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建议各市协会要经常性地举行会晤,此倡议得到各领导成员尤其各市协会领导的响应,一致认为很有必要,非常可行。为此协会秘书处决定从第二季度起每季度举行一次活动,命名为“联谊会”,省内各区域轮流举行。“联谊会”不拘形式、不命主题、轮做东道,重在联谊和信息情况通报,并由此定为一种制度。“联谊会”已举行了三次,分别在广州、河源、清远举行。“联谊会”各市行业协会都派代表参加,个别企业也积极参与。人数都在20-30人左右,通过几次活动,大家都深感这种活动极富创意,有实在意义,要持之以恒,延续下去。11月份清远“联谊会”上,还就举行形式进行探讨,希望有更新的创意,更有内涵,把“联谊会”搞得更加生动活泼。协会秘书处当继续努力,做好组织和服务工作。

五、拉开了行业技术交流和培训序幕,促进了行业整体素质的提升。

(一)目前,全省有混凝土生产企业400多家,搅拌站点500多个,各企业人员素质、技术力量、管理水平差距很大,行业整体素质偏低,有待提升,加强行业的技术交流、借鉴学习、专业培训是促进行业整体素质提升的可行途径。协会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收集行业中新工艺、新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着意在行业企业中传播,并通过协会搭建的信息平台—《水泥与混凝土》杂志进行宣传。同时利用协会的一些活动,以命题方式邀请行业专家、学者讲授。如南方混凝土技术交流会汇编入册《论文集》文章115篇,其中就有省内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专业文章31篇,内容涵盖了预拌混凝土、干混砂浆、行业装备、技术、工艺、材料、企业管理的成果和经验。2009年1月1-2日在清远召开的行业年会,更是突出技术交流为主的行业会议,协会同行业专家精心安排,邀请了13位专家,分别就行业现状分析、混凝土生产工艺、技术、配合比设计、原材料开发应用、搅拌站、干混站优化设计和装备配置以及企业管理等专题为大会作报告。这种专题报告针对性强,深受业界人士和企业的欢迎,出席年会的水泥和混凝土两行业代表320多人,混凝土专场160个座位座无虚席。参会代表普遍感到收获匪浅。协会今后将沿着这一新的模式组织行业活动和召开年会。

(二)以广东地方标准《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技术规程》的颁布实施为契机,行业的培训工作全面铺开。9月20日在广州组织了《规程》宣贯会议,共出席代表180多人,相当部分企业老板参会。为铺开培训工作营造了气氛、作了宣传,打下了基础。随后,协会会同地方协会先后组织了五期的“混凝土企业质量检验人员技术培训班”,分别在清远、深圳、梅州、广州、中山举行。参加培训的企业质量管理和从业人员538 人。结合培训工作,协会为参培人员通过考核,为合格者颁发了培训证书,同时对考核人员进行建档管理。这种专业性的培训,协会聘请资深行业专家授课,重在实操技能的传授,并组织法规文件的学习,普受企业欢迎。

为此行业交流和培训工作已拉开序幕。此举为全面提升行业整体素质有了好的开端。

六、组织行业力量,开展行业服务。

协会是行业大家庭,秘书处是统筹协调工作机构,协会工作要做好,离不开行业上下纵横的支持和配合。协会所开展的一系列服务性工作,首先离不开行业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其次是各区域行业组织携手合作,再次是组织行业热心人士、专业人才共同推进。南方地区第八次技术交流会和展示会成功举力;《规程》的出台;行业调研活动的开展;行业技术交流和培训工作的展开;无不体现各区域行业协会的胸怀和风范,业界专业人士的无私和奉献。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江门、清远、河源等市协会热心支持省会各项工作。联动运作行业性的活动。行业所依托的科研教学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和广州大学,;协会专家组各成员樊粤明教授、倪清高工、余斌高工、王新祥高工、关沃康高工以及吴笑梅、彭春元老师对协会开展行业服务的专业技术性把好关,不计回报,积极参与,努力完成协会托付的任务。如《规程》审定、《调研报告》修改、推荐和落实专题报告、培训授课等,同时还亲力亲为撰写专业文章,提供行业交流。推进行业技术和管理的进步。

个人的能力和影响是有限的,整体的合力和能量是无限的。通过行业上下协作,行业的活动气氛、技术进步有很大推进。

七、积极参加全国评优表先活动,激励企业和管理者积极向上,为引领行业发展做出榜样

今年中国建筑业协会混凝土分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我国混凝土行业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评选活动。为了促进我省预拌混凝土行业的企业管理水平,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激励企业进步,促进行业发展,为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省会积极参与这一全国性活动,在全行业作了宣传和发动工作,同时会同市一级行业协会按照《中国混凝土行业优秀企业评选办法及细则》和《中国混凝土行业优秀企业家评选办法及细则》进行评选推荐工作。2010年8月4-8日,中国建筑业协会混凝土分会在上海召开了表彰大会,我省预拌混凝土行业有23家企业、16名企业管理者分别获得中国混凝土行业优秀企业和中国混凝土优秀企业家光荣称号。这是企业和获奖者的光荣,也是行业的荣耀。评优表先,树立典型和榜样以点带面促进行业积极向上,是行业文化的一部分,协会有责任、有义务把这项工作推进。

八、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宣传,启动行业节能减排工作

(一)“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努力的方向,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主旋律,也是行业、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课题。作为预拌混凝土产业虽不是直接高能耗生产产业,但却依附于高能耗产业才能生存,同时又是资源型产业。预拌混凝土生产必不可缺的胶凝材料—水泥既是高能耗又是资源型的产品,近几年国家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力度加大,水泥也逐步成为紧缺材料,且价格一路攀高。给混凝土生产企业压力逐日增加;混凝土生产的骨料和掺合料属资源型产品也日益枯竭,市场既缺且价高,混凝土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已大大压缩,这些都是摆在混凝土企业面临的难题,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也只能通过推进技术进步,减少依赖性材料的用量,开发新的替代材料,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用活用足国家现有政策。资源综合利用是国家倡导和鼓励的方向,在国家公布的资源综合利用名录中,有适合混凝土生产的废碴内容、掺合至一定量后可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针对这一方向,协会在信息平台上作了宣传,并在年会上和广州举办的培训班上特意邀请省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同志解读了国家政策和介绍申请办理享受税收优惠程序等内容。2010年下半年深圳、江门部分企业已按政策办理享受了税收优惠。

(二)为进一步做好混凝土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的认定工作,我会正与省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协商一起制订广东省的《预拌混凝土企业享受资源综合利用优惠税收认定细则》,并希望通过以政府职能部门名义颁布实施。如此,行业的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可推进一步,也为企业做实事、好事。行业的节能减排、低碳路线亦以此为切入点。

九、进一步加强协会建设,提升“双向服务”能力。

为更好地为政府为会员服务,协会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年度还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收集、整理资料,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协会数据库建设。按照年初会长办公会议决定,编制了《广东省混凝土企业通信录》,这大大方便了业内人士联络和信息沟通。

2、加强了与政府各相关部门的联络,建立了业务渠道,为进一步协会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如省及市的政府主管部门和登记管理部门。

3、加强了与国内外科研、教学、服务、行业协会的联络,拓宽了协会开展工作的途径。如亚洲混凝土协会、台湾、香港行业协会、国家行业协会、兄弟省(区、市)行业协会、省建筑业协会、省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省建设科技标准化协会及省内各市行业协会,以及相关科研单位和院校、设备厂家、咨询服务机构等。

  4、积极参与面向行业的社会性活动,不失时机地宣传协会,树立协会的形象和提升影响力。

5、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做好来电来函来访的处理和接待工作。例如为韶关混凝土企业解决上岗证难题;为部门企业业务发展进行市场政策咨询;协助服务机构的会员单位市场拓展宣传推介工作等。

6、坚持做好信息平台的构建和信息服务工作。《水泥与混凝土》杂志保持一月一刊,免费寄给各理事会成员,所有混凝土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及兄弟省(区)协会。及时收集和传播行业信息。

7、开源节流,廉法奉公,做好内部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财务管理工作,确保协会秘书处工作的正常运作。

8、及时处理来自政府各有关部门和行业企业文件、资料。把脉行业动态,端正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十、存在问题。协会一年来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许多不足。

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推动行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解决行业深层次的问题,引导行业上台阶的举措未突破。

2、开展行业间的广泛交流、协调、抑制市场恶性竞争,建立行业诚信自律机制未能打开局面。

3、组织会员单位外出学习、参观、取经的计划未能实现。

4、协会秘书处人员素质、工作能力、服务功能有待提高。

5、协会社会影响力、凝聚力不够,会员队伍发展缓慢。

6、会费的收缴不理想,未能如期完成年初计划。

7、行业信息、价格信息渠道不畅,行业经济运行分析、统计工作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