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

广东省水泥行业2015年碳排放配额评估报告

广东省水泥行业2015年碳排放配额评估报告

 

一、广东省水泥生产经营状况

 

(一)生产规模

到2015年底止,全省共有水泥生产企业169家,其中,熟料生产企业53家,熟料总生产能力8395万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能力8321万吨,总生产能力99.11%。水泥粉磨企业116家,水泥粉磨生产能力10390万吨。

(二)主要产品产量

2015年,全省水泥产量14490万吨,比2014年同期下降1.8%,居全国前第4位;熟料产量8050万吨,同比增长3.2%,居全国第4位。

(三)市场消费情况

 据协会统计,2015年广东水泥消费量约为15200万吨。其中,广东本省实际生产熟料约8900万吨,生产的水泥约13000万吨;购进外省熟料近800万吨,生产的水泥约1300万吨;省外直接销往广东的水泥量约1070万吨;本省外销水泥约150万吨。

(四)产能发挥情况

根据对全省30家重点控排企业的抽样调查统计分析,30家重点控排企业核准熟料设计产能6362万吨,占全省水泥熟料总产能的85.5%。2015年实际熟料产量6900万吨,占全省熟料总产量的85.7%,比2014年下降4.34%。实际熟料产量是核准设计产能的108.4%。

表一             2010-2015年各年水泥熟料产能、产量变化情况表

年份

熟料产能(万吨)

熟料产量

(万吨)

熟料产能利用率(%

水泥产量(万吨)

淘汰产能(万吨)

新投产产能(万吨)

备注

2010

9496

8301

87.42

11551

1106

869


2011

9637

8497

88.17

12735

227

419


2012

9272

7355

79.32

11861

1281

558


2013

8454

7099

83.97

13395

1547

713

首批控排企业中淘汰了187万吨

2014

7971

7745

97.16

14737

402

0


2015

8395

8050

95.89

14490

94

435


 

(五)效益

2015年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约519.5亿元,同比下降7.4%,利润约26.95亿元,同比下降58.5%。

(六)产能变化情况

2015年,广东省共淘汰落后水泥产能94万吨,全部完成淘汰落后的产能任务。2015年投产的阳春海螺日产12000吨熟料生产线和华润水泥(封开)有限公司5号窑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新增产能435万吨。

二、能源消耗现状和碳排放总体形势

 

(一)能源消耗现状

通过对参与2015年能效对标的34家重点水泥企业进行统计分析,日产2000吨(含)以上预分解旋窑水泥生产线可比熟料综合能耗平均为108.21 Kgce/t,好于国内先进水平(110 Kgce/t),同比下降2.53%。可比水泥综合能耗平均为89.56kgce/t同比下降4.01%

全行业全年能源的消耗总量约为1030万吨标准煤,与2014年同期的1020万吨标准煤基本持平。

(二)2015碳排放量评估

1、根据对全省30家重点控排企业的抽样调查统计分析,30家重点控排企业核准熟料设计产能6362万吨,占全省控排水泥企业水泥熟料总产能7766万吨的82%。2015年的碳排放量6404万吨,比2014年的碳排放量6692万吨,下降了4.3%

2、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为0.902 t co2/t熟料,比20140.914 t co2/t熟料下降了1.3%。单位产品的碳排放强度逐步下降。

3、据初步估算,全行业仍有约20万吨碳配额缺口。

(三)2016年碳排放量预测

由于2016年将有3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陆续投产,新增熟料产能约480万吨。到2016年底止,全省熟料设计总生产能力预计达8800万吨,实际熟料生产能力可达9600万吨。如果熟料产能利用率平均按93%计,熟料产量约8900万吨,碳排放总量将维持2015年水平。

 

 

三、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容量趋于饱和,产能过剩矛盾开始显现

从供求关系看,目前,广东省水消费量每年约15500万吨广东自产水泥约14500万吨,而未来三年,广东持续有新增产能投放市场,且每年有约2000万吨的省外水泥及熟料销往广东,广东水泥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格局已不可逆转,市场趋于饱和。企业竞争加剧,经济效益将面临严峻挑战。

(二)产业集中度仍较低

我省规模前十家水泥企业2015年的水泥销售量9920万吨,在广东的市场占有率为64.75%。企业兼并重组推进缓慢,产业集中度有待提高。

(三)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项目进展缓慢

水泥窑是城市垃圾及工业废弃物协同处理的优良载体。目前全国已投入运营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项目20多个,年设计处理能力300多万吨,而我省仅有阳春海螺水泥和恩平华新配套了垃圾处理设备,但尚未投入正常运营。我省各地的城市垃圾产生量日益增多,而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功能由于缺乏政府主导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目前正常运营的广州市越堡水泥有限公司等企业协同处置市政污泥生产线在碳核查过程中,也碰到核查组没有按照《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16780-2012)要求将处理废弃物消耗的电量单独统计,并且不包含在熟料综合电耗范围内,同时将协同处置废弃物所发生的CO2单列考虑或直接核减。影响企业协同处置废弃物,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

(四)水泥粉磨站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

目前,我省水泥粉磨站占了水泥生产企业总数68.6%,相当一部分是淘汰落后机立窑生产线转型的粉磨站,生产设备及设施简陋,管理较乱,配置先进粉磨系统的仅占48.6%。

(五)水泥生产线智能化程度较低

水泥生产智能化操作与控制、水泥窑炉计算机仿真与软测量、水泥企业化验室自动化运行与智能操作、工业机器人、物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仍停留在可行调研和探索阶段。

(六)能耗水平仍有差距

仍有15%的企业可比熟料综合电耗超过《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16780-2012)的规定,有10%的企业可比水泥综合电耗超过《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16780-2012)的规定。大部分水泥粉磨企业,没有报送能源指标数据,其能耗水平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四、调控水泥产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好我省去产能工作,根据《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积极落实和推进水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2016年行业经济效益企稳回升。建议措施如下:

(一)调控水泥产能

1、调控新增熟料产能。2015年投产的阳春海螺日产12000吨熟料生产线和华润水泥(封开)有限公司5号窑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产能435万吨,将于2016年充分投放市场。2016年,预计2016年7月后华润水泥(封开)有限公司6号窑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廉江市丰诚水泥有限公司日产6000吨熟料生产线、南雄市彤置富水泥建材投资有限公司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将陆续投产,新增产能480万吨。2016年水泥熟料的实际供应能力将达9600万吨,水泥产量为1.4亿吨。本土企业的产需趋于平衡,市场趋于饱和,企业效益和行业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有新增熟料产能的企业应积极主动做好熟料的调控,有计划地消化新增熟料产能。其次,各水泥项目建设单位可根据市场情况,调控项目建设进度,能缓建的尽量放缓,能推迟投产的,尽量延迟投产,确保到2018年全省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1亿吨以内。

2、淘汰落后产能,化解无效产能。严格执行能耗、环保、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对工艺装备落后、能耗及污染物排放不达标、产品质量不合格、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达标的,依法关闭或取缔。从生产领域减少无效产能供给。

3、引入市场机制,采用经济手段,合理组织有效供给。坚持供给侧改革与市场需求管理相结合,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尝试用能总量控制、产能置换、排污权交易、阶梯电价等措施调节水泥产能的供需平衡,有计划组织生产领域实施有效供给

4加强行业自律和市场协调。支持除北方采暖区以外地区,如华南、中南、西南等地区实行春季、高温雨季、台风季节实行季节性错峰生产,调控产需平衡,避免恶性竞争

(二)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行业竞争力

 1、兼并重组。鼓励优势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战略性重组;鼓励通过资本、技术、市场或经营管理等方式,实施强强联合,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2、产业链资源整合。鼓励优势企业在做强做大主业的基础上,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优化物流配送,向粉磨站、矿山、骨料、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及建筑预制构件产业延伸,促进产业一体化发展。

(三)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推动行业低碳绿色

1、鼓励新干法窑协同处置技术应用。对生活垃圾、污泥、工业废弃物、建筑垃圾等无害化处置给予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在协同处置废弃物过程中所发生的CO2独立核查,并在企业碳排放总量中直接核减。

2、低品位原燃料和废物资源循环利用的研发和应用。推进水泥行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工艺技术和装备,应用低品位原燃料,降低原燃料中有害成分和生产能耗,实现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通过优化配料组成、添加微量组分,最大程度提高水泥产品中固体废弃物(混合材)的利用量。

3、废气资源技术应用。普及推广余热发电装置,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推广采用超低温废气余热发电技术,不断提高废弃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应用微藻固碳技术,捕捉废气二氧化碳并生产出生物质能源副产品。

(四)着力智能化改造,水泥行业升级

     1、智能化生产线建设。采用粉磨过程与窑炉煅烧的自适应、非线性、可预测的智能化控制关键技术,窑炉内流速、物料组分、气体含量、燃料燃烧等三维仿真技术,化验室样品取样、制备、分析、储存等流程的机器人操作和智能化测量技术。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和关键环节的自动、优化控制,达到生产系统稳定、品质改善、提产增效、节能降耗目的。

     2、工业机器人应用。在水泥窑炉、包装、投料、装车等危险、重复作业环节应用机器人智能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精确性,以及实现安全生产。

 3、物联网技术应用。利用物联网技术、设备监控技术等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开展具有采购、生产、仓储、销售、运输、质量管理、能源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功能的商业智能系统应用。

(五)创新发展

加强产学研联合,依托企业技术中心,促进技术创新,研发水泥新品种,培育新业务、开拓新市场,发展优质复合水泥和道路、核电、海工等工程专用水泥,扩大有效供给,提高水泥产品差异化和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